為何要構建“1+233”工作體系?記者從全會上了解到,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精神,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開好局,確保全市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打好基礎、爭得先機、蓄足后勁,市委決定構建“1+233”工作體系,細化明確今后3年(2021—2023)的階段目標、工作重點、實施路徑、辦法舉措,動員全市上下提振精神、集中攻堅、接續奮斗,推動省委、省政府“打頭陣、當先鋒、上層次”要求落到實處,全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。
“1+233”工作體系,突出加強黨建引領這一根本,抓好動能轉換、鄉村振興兩條工作線,加快中心城區、產業園區、海洋經濟示范區“三區”建設,強化民生改善、營商環境、風險防控三項支撐保障。
一個根本突出——加強黨建引領
加強黨的建設,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。
圍繞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、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《決議》提出持續加強理論武裝、鍛造過硬干部隊伍、大力改進工作作風、鞏固夯實基層基礎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五個方面措施。
——持續加強理論武裝,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堅決落實“九個必須”要求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凝聚干事創業思想共識和行動力量。
——圍繞鍛造過硬干部隊伍,《決議》提出實施加強黨的建設、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三年行動,強化政治歷練、實踐鍛煉、一線淬煉、專業訓練,鼓勵黨員干部大膽闖大膽試,以改革的精神、創新的思維、開放的理念破解各種矛盾難題。注重從招商一線、建設一線、維穩處突一線等培養使用優秀干部,形成重實干、重實績鮮明用人導向。
——大力改進工作作風,《決議》提出,堅決反對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,大興求真務實之風,常態化開展作風整治,加強正向激勵、反面警示,以更大決心糾“四風”、轉作風、樹新風。大力提升干部執行力,細化量化評價標準,完善記實檔案,嚴格“藍黃紅”三色管理,激勵各級干部滿懷激情抓執行、抓落實。
——鞏固夯實基層基礎,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,統籌推進農村基層黨建整體躍升、城市基層黨建“賦能聚力”、“兩新”組織黨建拓面提質、機關國企學校黨建融合增效、黨支部建設強基固本,動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,基層五星黨組織占比達到30%,二星級以下基本消除。
——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,堅持嚴管就是厚愛,精準運用監督執紀“四種形態”,每年開展1-2個重點領域專項整治,從嚴正風肅紀。堅決落實關心關愛、容錯糾錯、澄清正名等機制,涵養風清氣正政治生態。
兩條工作線——抓好動能轉換、鄉村振興
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提出的“騰籠換鳥、鳳凰涅槃”、“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”重要指示,堅持兩條線共同發力,力促工農城鄉互促共進、融合發展。
強力推進動能轉換,形成以新動能為主導的發展新格局
動能轉換工作線,下步重點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在全省率先實現“五年取得突破”目標。《決議》提出,“四新”經濟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、達到37%左右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6%。
《決議》提出了7條措施:
——奮力振興縣域經濟。縣域是煙臺發展主體板塊,縣域興則全市興。《決議》把振興縣域經濟擺在動能轉換首要位置,提出實現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發展質效明顯提升、在全國和全省排名趕超進位。
——大力提升產業能級。高質量發展基礎在高素質產業。《決議》提出實施“9+N”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,培育形成綠色石化、有色及貴金屬本土產值2個2000億級,汽車、高端裝備、電子信息、食品精深加工4個千億級,生物醫藥、清潔能源、航空航天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。同步超前謀劃人工智能、集成電路等N個前沿性產業。
——梯次培育企業方陣。企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體。《決議》提出大力培育規上、上市、高新技術、外資、高成長性、國有及控股“六型企業”,規上工業企業超過2600家,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。建立服務企業專員制度,在市政府12345政務服務熱線設立“企業家之聲”,24小時受理企業反映各種問題,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發展。
——精準開展“雙招雙引”。“雙招雙引”是經濟工作“牛鼻子”,抓經濟必須抓項目,抓項目必須抓招引。《決議》提出堅持深耕日韓、鞏固歐美、拓展“一帶一路”,加快推進省、市重點項目建設,聚焦產業鏈培育,瞄準三類500強精準招引。
——全力推進科技創新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。圍繞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,《決議》提出加快建設多層次高能級科創平臺,爭取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—2家,整合重組省級重點實驗室20家。
——持續強化數字賦能。數字經濟正日益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動能。圍繞搶抓數字化轉型機遇,《決議》提出建設山東5G網絡示范區、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園,積極培育橙色云等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,打造省內領先、全國一流的智慧城市、數字城市。
——著力推動低碳發展。“雙碳”是國家戰略,《決議》提出規劃建設“雙碳”創新區,成立“雙碳”基金,爭辦“雙碳”國際論壇。爭創“國家無廢城市”試點,實現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。
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譜寫齊魯樣板煙臺篇章
按照“一年打基礎、兩年見成效、三年成樣板”目標,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做到“五個振興”協同發力。
——以產業振興促強村富民。鄉村振興,產業是重點。圍繞構建獨具煙臺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,《決議》提出實施果業高質量發展、農業龍頭企業雁陣培育、農業品牌提升三項工程,加快果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形成1個千億級(蘋果)和6個百億級(海參、葡萄及葡萄酒、生豬、白羽肉雞、花生和食用油、龍口粉絲)特色產業集群,建成國際知名的葡萄酒產區、享譽中外的葡萄酒文化名城。
——以人才振興促資源聚集。鄉村振興,人才是支撐。《決議》提出實施人才興農計劃、人才返鄉工程,加強返鄉創業載體建設,力爭培育高素質農民1萬名以上。
——以文化振興促鄉風文明。鄉村振興,文化是靈魂。圍繞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,《決議》提出實施新一輪鄉村文明行動,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,市級、省級文明達標村覆蓋率分別達到35%、10%。
——以生態振興促環境提升。鄉村振興,宜居是基本。圍繞建設美麗鄉村,《決議》提出開展鄉村建設、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。
——以組織振興促鄉村善治。鄉村振興,組織是保障。圍繞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組織力,《決議》提出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,全面優化鄉村治理。
——以人為核心推動縣城提質增效。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。圍繞推動縣城精明增長,《決議》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,改善人居環境,增強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和承載力。
加快“三區”建設——中心城區、產業園區、海洋經濟示范區
全域協同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有效途徑。《決議》按照陸海、區市一體空間布局,提出推進中心城區融合發展、產業園區集聚發展、海洋經濟示范區創新發展,形成陸海統籌、市縣聯動、多板塊崛起的發展新格局。
做大做強中心城區,提升首位度增強帶動力
堅持世界眼光、國際標準、煙臺特色,提升境界格局,系統謀劃規劃,拉開城市框架,增加城市厚度,形成“12335”大城區建設格局。
——一核突破,全面突破芝罘區,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。
——兩帶提升,提升濱海黃金旅游帶、夾河生態景觀帶。
——三環支撐,快速路環線規劃建設71公里的“一環、兩縱”中心城區快速路環線;步道環線建成20公里示范段,打造山海聯通休閑步道環線;地鐵環線適時啟動軌道交通環線建設。
——三港協同,空港高標準規劃148.7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;海港優化全市港口功能布局,完善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;陸港啟動建設南站樞紐站房和站前廣場,以6平方公里起步區為核心建設現代化高鐵中央商務區。
——五城驅動,堅持前瞻思維,全力打造產城融合、職住平衡、生態宜居、交通便利的未來城市。芝罘幸福新城打造“山水相依、產城融合”的生態智慧新城;開發區八角灣新城,打造“創新之區、人才之城、會展之濱、活力之灣”;牟平新城建設生命科學創新引領區;福山夾河新城打造文旅之城、活力之城、生態之城;蓬萊新城打造煙臺西部城區重要增長極。
做大做強產業園區,提升集聚度增強承載力
園區是產業培育主陣地、改革開放主戰場、科技創新主引擎。《決議》提出堅持“一園一業一平臺”,突出主導產業培育,構建垂直產業生態,促進特色差異發展,把園區建設成產業培育主陣地、改革開放主戰場、科技創新主引擎。
——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提升發展,圍繞做強做優開發區,《決議》提出在改革開放、產業集聚、科技創新上走在前列,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部進入省綜合評價前100名。
——推動化工園區集聚發展,《決議》提出實施新一輪化工產業轉型升級,推進危化品生產企業全部退城進園,化工企業入園率提升到60%以上。
——推動特色園區開放發展,國別園區是煙臺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的一大特色。《決議》對中韓、中日、中德新材料產業園和國際招商產業園分別提出了招引目標,同時提出規劃建設萊山環保清潔能源產業園。
——激發經濟園區動力活力,改革是激發園區發展動能的關鍵一招。《決議》提出發揮好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示范引領作用,探索形成更多首創式、差異化、集成性制度創新成果。
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示范區,提升知名度增強競爭力
煙臺因海而生、向海而興,海洋是未來發展的獨特優勢。圍繞做好“經略海洋”文章,《決議》提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海洋產業體系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海洋創新體系、陸海聯動的海洋保護體系。
——實施海洋優勢產業示范工程,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、海上風電示范區、海洋旅游示范區。
——實施海洋潛力產業突破工程,重點發展航空航天、海工裝備、海洋生物醫藥和制品、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等產業。
——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強基工程,重點布局高能級海洋類科創平臺。
——實施海洋生態保護固本工程,重點建設長島國際生態島,一體推進治岸治島治海治污治漁。
強化三項支撐保障——民生改善、營商環境、風險防控
民心是最大政治、環境是核心優勢、安全是頭等大事。圍繞強化高質量發展支撐保障,《決議》提出突出問題導向、強化系統思維,補短板強弱項、夯基礎固根本,更好地聚民心、優環境、保安全。
保障改善民生,顯著增強群眾幸福感滿意度
圍繞顯著增強群眾幸福感滿意度,《決議》提出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建立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,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持續增進民生福祉,民生領域財政投入占比保持在70%以上。
優化營商環境,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
《決議》瞄準“審批事項最少、辦事效率最高、服務質量最優”目標,打造一流營商環境,綜合評價位列全省前三名。
防范化解風險,全力保持社會大局安寧祥和
《決議》提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,強化憂患意識,守牢工作底線,把安全發展要求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、全過程。
藍圖已經繪就,奮進正當其時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聚焦“1+233”工作體系,提振精氣神、提高執行力,以求真務實、真抓實干的實際行動,奮力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。
(來源:煙臺日報)